十年顺磁路,薪火相传,共振未来!第十期EPR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30 16:53:13阅读次数:1300 推荐产品: 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M   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EPR300  

7月18日至29日,“2025年夏季(第十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高级研讨班”在江西九江圆满结课。本届研讨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磁共振技术联盟、《波谱学杂志》等单位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参与。

 

                                                                   

 

 

本次研讨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苏吉虎教授领衔授课,内容涵盖电子顺磁共振(EPR)基本原理、实验范例、谱图解析与模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及医学等多学科领域。苏吉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学员间的充分交流,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十年耕耘,培养超500位专业人才

 

今年是EPR波谱技术研讨班创办十周年。自2015年首届研讨班举办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联合多方单位,秉持“为本领域培育专业后备人才”的宗旨,十年间为国内顺磁领域培养了超过500位专业人才。苏吉虎教授感慨道:“一晃十年过去了,往届学员中许多人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甚至成为老师,独当一面。”作为波谱学的重要分支,EPR技术是电子自旋直接表征的核心工具,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研讨班为我国EPR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推广普及及产学研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补齐短板,教材体系日臻完善

 

苏吉虎教授指出,90年代以来,软件、计算机和教材曾是制约EPR学科发展的三大瓶颈。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些短板已逐步补齐,推动了EPR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本届研讨班正式启用新出版的《有机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科学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作为重点教材,该书填补了有机化学自由基研究的教材空白,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苏教授透露,2026年还将出版关于脉冲式EPR的新教材,标志着国内自旋物理研究教材体系的正式建成。“随着教材体系的完善,我相信未来十年我们的队伍将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也将持续提升。”苏吉虎教授对学科前景充满信心。

 

 

薪火相传,国仪顺磁学院砥砺前行

 

为传承研讨班的人才培养使命,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国仪量子等单位建立国仪顺磁学院,以“传播顺磁技术,共振波谱未来”为宗旨,构建了“EPR高级研讨班”“波谱校园行”“EPR用户交流会”三大课程体系。在苏吉虎教授的指导下,学院已举办20余场专项活动,为1000余位师生提供了超过600学时的专业培训,为EPR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注入了新活力。从实验室的突破性发现,到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EPR技术的演进轨迹彰显了人类在微观世界探索中的不懈追求。未来,国仪顺磁学院将继续深耕人才培养,为我国磁共振波谱学的创新发展和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提供强劲动能。

 

下一个十年,我们不见不散!

 

 

2026年,第十一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高级研讨班将于2026年7月21日至31日举办,地点待定。欢迎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持续关注!